康颖(左)与李荣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程楠摄新华社兰州11月4日电(记者程楠)农民郭富山在荒山植树23年中,用坏了铁锹和镢头30多把、扁担20多根、水桶20多个。如今,他的孙女婿康颖作为公益护林员,日均行程20多公里,总巡护林地面积多亩。郭富山和康颖家住甘肃省会宁县。在几代农民的植树“接力赛”之下,昔日光秃秃的黄土山如今变成了野鸡、野兔等动物生活的乐园。康颖回忆道,过去,遇到雨天,当地的黄土地软如流沙;碰上晴天,地表便硬如铁壳:“乡亲们吃苦流汗换来的往往是几株稀疏的小苗。”直到20世纪末,会宁县水土流失面积仍为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9%。20世纪60年代,49岁的郭富山来到荒芜的会宁县四房吴镇红嘴山。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郭富山在23年里修筑梯田了亩,栽植各种树木多株。“郭富山给我们树起了绿色丰碑。”康颖说。小时候,他就常听人说起郭富山植树造林的故事。如今,作为郭富山的孙女婿,他把植树造林的工作“接力”下去:“从去年开始,我当上了公益护林员,老伴和孩子们非常支持。”康颖的同事、48岁的李荣家住红嘴山下的大房吴村,从小看着郭富山把这一片秃岭改造成青山。李荣暗下决心,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如今,李荣已在会宁县林业局红嘴山林业站担任了12年公益护林员。康颖(左一)正在和同事们工作,身后是红嘴山一隅。新华社记者程楠摄从郭富山种下第一棵树苗到康颖、李荣等人拓展着这片绿色,红嘴山的森林面积已从最初的亩扩张到如今的多亩。会宁县林业局副局长何智荣介绍,自年实施退耕还林换草工程以来,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已由最初的20多万亩增加到万亩。近期是预防森林火险的重要时刻,康颖和同事们已经搬到了红嘴山上吃、住。“带上馍馍和铁锨等工具,骑上摩托车各自出发巡山。”在这片昔日的荒山上,深秋青黄辉映的树林中不时有野鸡飞过。天色渐暗,巡山一天的康颖骑摩托车、哼着山歌返回护林站的小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ymy.com/jbjc/1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