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高原 >> 高原市场 >> 正文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2/16 17:26:05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一、概述

(一)含义

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法则的认知活动和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二)特点

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不是天生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它是程序性知识的表现方式,强调序列;是由一系列动作极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不是通过言语的表述,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技能。技能的特征包括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所需的生理、心理能量少)、同时性(可同时进行多种事)、适应性(对于各种情境都适应)。

(三)作用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4.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四)类型: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

1.操作性技能

(1)含义: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特点:第一,就动作对象而言,具有客观性/物质性;第二,就动作而言,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具有展开性,即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

2.心智技能

(1)含义: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特点:第一,就动作对象而言,具有观念性;第二,就动作进行而言,具有内隐性/内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具有简缩性,可以合并、省略、简化;第四,就活动要求而言,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得产生式系统

3.二者之间的联系

(1)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的发展形成常常是在外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

(2)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形成过程

1.加里培林

认为学生的心智技能是外部物质活动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有指向性,做什么,怎么做)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或相关模型)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自动化思维,压缩)

2.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

(1)原型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

(3)原型内化阶段

3.安德森三阶段

(1)认知阶段

(2)联结阶段(合成、程序化)

(3)自动化阶段

(二)原型模拟

1.含义

指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技能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型得到锻炼。

2.原型

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活动程序,是外化的物质化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理模拟法:模拟人与人的心理功能平衡的系统,找出能与心理的关键特征一一对应的物质系统

3.步骤:原型的确立原型的检验

(三)培养方法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正确使用语言

2.遵循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3.根据心智技能的种类选择方法

4.积极创造应用心智技能的机会

5.注意思维训练

6.模拟心理模型,实施原型操作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一)类型

1.根据肌肉运动强度和动作精细程度的不同:

细微型操作技能(小肌肉群,如写字)VS粗放型操作技能(大肌肉群,如跑步)。

2.根据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有无明显的开端和终点):

连续性操作技能(一系列的连续动作,不可分割,如骑车游泳说话唱歌)VS断续性操作技能(不连续的,相互独立,如倒水下棋打字射击)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

闭合型操作技能(依赖于机体自身的反馈信息,如舞蹈体操)VS开放型操作技能(如高尔夫球网球)

4.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

徒手型操作技能(无需器械,太极拳)VS器械型操作技能(操作器械,击剑)

(二)形成过程

1.菲茨和波斯纳:四阶段模型

(1)认知阶段:练习者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从而形成动作映像,即了解、领会基本程序和基本动作。

(2)分解阶段:对各个独立的步骤进行合并或组块以形成更大的学习单位,学习者的注意力已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组织和协调。

(3)联系定位阶段: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从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为熟练活动的形成打下基础,这时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形成连续的动作,也就是视觉化,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几乎不用意识。

(4)自动化阶段。

2.冯忠良:四阶段

(1)操作的定向阶段:建立定向映像

(2)操作的模仿阶段:实际动作

(3)操作的整合阶段:一方面,动作水平提高,动作结构趋于合理。另一方面,学生对董总的有效控制逐步增强,即视觉动作逐渐让步于动觉的肢体体验,是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从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为熟练的形成打下基础。

(4)操作的熟练阶段:自动化、系统化、概括化。

(三)培养方法/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1)示范者的身份和示范的准确性和给予时间很重要;讲解要突出重点,言语简洁概括;示范与讲解结合。

(2)掌握相关知识。

(3)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

(4)形成正确的动作印象;

(5)获得一定的学习策略。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1)在练习过程中技能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练习曲线即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第一,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动作效果越好;第二,所需时间越少;第三,练习中的错误越少。

(2)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含义: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在高原期之后,练习曲线又会上升,即表示练习成绩又可以有所进步。

原因:

第一,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在没有完成这种改造之前,练习成绩只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态。

第二,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含义:练习不稳定,时而提高时而下降时而停顿

原因:客观原因有所变化,如学习环境的改变;客观条件有所变化,如学习兴趣下降。

(4)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

(5)练习方式: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过度练习是必要的,但也不可过于过度,这样会浪费时间、影响兴趣等。

(6)练习时间: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7)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相结合。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1)内部反馈(固有):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觉系统的反馈

(2)外部反馈(增补):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ymy.com/jbzd/14279.html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高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