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不难发现自然天险往往对双方而言都是共同需要面对的可怕敌人,例如明末清初时明军残余势力以及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都曾在四川等西南区域长期抵挡当时看似锐不可当的清军,并使其遭遇惨重损失。而欧洲历史上,俄军也曾在高加索区域和当地山民作战中因此饱受困扰,甚至陷入长期鏖战。年中国对印反击战时,虽然解放军在战场上大获全胜,但最终受制于后勤保障问题而不得不忍痛退兵。
高原边防部队巡逻时,几乎每天都要面对难以想象的危险
按照美国陆军的教材,海拔超过米就属于绝对高海拔范畴,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各路特种部队在平均海拔5千米左右的兴都库什山围剿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时,虽然有绝对技术和火力优势,但收效和推进效率却并不理想。当年对印反击战和随后印巴战争更是被世人评价为海拔最高区域爆发的战争,绵延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远比兴都库什山区更高,明显属于不适合人类乃至所有生物生存的绝境,在此类区域的战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军因边境争端而围绕边境线展开线性攻防的阵地战,而另一种战斗相对烈度较低,一般是某些武装犯罪集团利用自然天险进行渗透,被他国边防部队发现后发生交战,而这种战斗一般呈现出猫鼠游戏模式的流动战,对双方机动性考验程度较高。纵观各大洲的地理环境,此类高海拔作战一般发生在亚洲,去年边境冲突爆发后,印军一度运送了大量武器和人员抵达边境各处,而解放军也对应提升了防御等级,这彰显了高原上发生大规模陆战的可能性。
喀喇昆仑山这样的高海拔区域存在多种制约作战的恶劣因素
纵观喀喇昆仑山脉等地,强风、空气稀薄、超低温、强紫外线辐射以及不可预测的气象灾害是阻碍生命生存的最大问题,而气象灾害还时常伴随雪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研究显示,气温如果低于零下45度,暴露在外的皮肤就会在半分钟内严重冻伤,不及时处理就会立刻发生一连串问题,伴随体温过低,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此外雪盲症、紫外线灼伤、肺气肿脑水肿也都是致命因素,甚至只是轻微摔伤,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带来严重内伤。而对应的是海拔只要超过2.4千米,那么自然气候就会导致此地居民的生理特点迥异于平原居民,例如高原居民往往身材矮小粗壮、胸腔、心脏体积和肺活量较大,而且他们的红血球比例要多至少2成,且心跳较慢,这是常年来为更好吸收氧气而出现的自然选择结果。所以一些国家在成立山地部队时,特别注重山地部落出身的士兵比例,他们甚至会成为部队的骨干人员。以巴基斯坦为例,该国陆军的适应性训练可达7周,包括3千米海拔高度驻训三周进行体能训练、攀爬索降以及基本生存,随后四周则会提升攀登难度并逐步将高度从4.2千米提升到5.8千米(而他们的老对手印度则只给了士兵14天适应时间,因此山地作战时效率明显较低)。但即便如此,各国也都认为山地部队需要每隔两周左右就彻底换防一次以避免高原病,而且一个真正合格的山地部队精锐士兵需要十年才能培养起来。
印军曾和巴基斯坦围绕多处高海拔环境展开多年对决
在高海拔区域作战时,后勤点和行军距离的控制,是战斗局势的关键,一般而言双方都会沿着山地较为平坦的区域建设临时性交通线和兵站,考虑到兵站和后勤点距离的控制,其交通线一般会按照直线徒步行军3-14天计算。为保证一线阵地能够快速得到补给,直升机、各类车辆以及畜力也会加入后勤单位,在行军抵达一线时,部队还需要时刻警惕大风雪和迷雾,因为这会导致道路难以通行、方向难以辨认甚至掩盖原本的断崖,印军曾有多支巡逻队因此彻底失踪。同时,在高原作战时各单位之间必须时刻保持高效率通讯,所以双方都会派遣通讯分队携带自动调频和具有瞬发加密能力的甚高频无线电台,而且为避免高寒气候下电池故障,所以此类电台一般都是用锂电池,并且必须架设在一处相对安全且信号接收/输出有保障的区域,才可以避免山峰对电波的干扰。在此类行动中,各类车辆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也面临动力问题,一般而言在高原运作时各类车辆的额定载重量至少会下降2成,而耗油量则会暴增75%,润滑油还很可能会被冻结,所以柴油发动机汽车必须额外增设涡轮增压系统,而汽油发动机也必须增设调校汽化器,考虑汽油和柴油的凝结点差异,一般而言汽油发动机理论上适应性略强,但即便如此各类汽车也很难在3.9千米以上高度使用。按照一个营级单位执行任务时需要携带1-2周的各类补给品来看,公路运输又存在一些不可预见问题,所以直升机运输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直20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就是旋翼除冰
在高原作战时,直升机虽然速度远比汽车更快,年欧洲直升机公司的一架改装版ASBS型直升机更是降落在珠穆朗玛峰山顶,印度也曾在海拔6.4千米设立了海拔最高的军用直升机起降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直升机在高原时就可以畅通无阻。目前世界各国直升机一般都会在超过4千米海拔时面临旋翼结冰等问题,外加空气密度和温度变化,所以高度越大飞行速度也越慢,这就说明一种直升机基于空载状态下的最大升限在高原往往失去意义,此时一旦大雾、风雪等极端天气出现,直升机也将失去用武之地。此外,在战时运输还要考虑对方的地面防空火力,由于直升机为保证自身安全系数和基本运载量,因此往往会选择在海拔高度较低的谷地飞行,而且航线较为固定,这就会让对方地面部队找到了起降规律,所以还需要武装直升机全程为之护航,而不同直升机的联络不但很可能受制于高原对流天气对通讯信号的影响,而且编队飞行时也必须时刻确定彼此方位,既不能距离太远(低能见度时会彼此失联),也不能太近(不时变化方向的强风可能会导致直升机飞行方位变化而增大碰撞风险)。即使停靠在预定起降平台,在战时态势下一般直升机也很难滞留超过5分钟,因此一些需要直升机协助山地作战的国家都会设立特别的山地飞行课程。
在特定区域内,牦牛等牲畜运输就成为重要的后勤手段
正因为直升机和各类车辆存在各种问题,所以看似古老的牲畜运输在高原山地作战时又找回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一些载具无法通过的区域纵然强如美军,也不得不依靠骑驴翻山的模式进行机动。年对印反击战时,各少数民族就曾驱赶牦牛和骡马,不断翻越陡峭雪山为解放军提供了宝贵的补给品,理论上一头牦牛可以运输90公斤重物。尽管牲畜运输的确在特定区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运输方式没有问题,因为能在战时满足运输条件的牲畜不但自身要适合高海拔区域,而且还要在爆炸和枪炮声中保持镇定而不至于因惊慌而逃散。此外牲畜虽然适应性强于人,但同样在四千米以上区域必须时常休息,否则也会面临一系列疾病。为此,牲畜运输时依旧需要相当数量的随行人员对牲畜的健康状态进行保障,而且超过一定海拔或面对特殊地形时,牲畜也将无能为力,此时就只能回归于最原始的状态:人力输送。
对印反击战中三人小组被视为轻步兵突击的最高成就
正式交战时,双方都会以轻步兵伴随少量炮兵,而且主要会围绕渗透、伏击、突袭和反侦察巡逻展开,小规模的炮击和空中打击也会随之出现,此时如果任何一方能够通过突击破坏对方的主要交通线、后勤站点或火力支援阵地,就会让局势朝着最有利自身的方向发展。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围绕部分山地平坦区域进行追击,直到封锁山口和主要干道,对方就很可能不战而溃。由于高原行动时双方体能都下降明显,所以大规模包围歼灭战很难出现,例如年对印反击战中解放军多次击溃对方,但成建制消灭对方的难度却高得多,这是因为追击部队在行进过程中难免因地形和气候而出现力量下降,所以行进速度就会明显降低,而且高原地形也限制了任何一方的单位密度兵力投送,所以即使一些看似较大规模的攻势也只是以营级单位甚至更小的连级单位为计算单位。如果在此过程中己方火力支援不到位,对方如果意志没有彻底崩溃,就会利用己方火力盲区而在山区反斜面进行固化防御。由于攻方有时也面对驻守阵地过长(有时一个营的正面防御长度达到6公里),所以难免遇到敌小股部队局部反冲锋的情况,因此即使整体处于追击态势,也必须保留相当比例的部队作为预备队进行弹性防御。而这些预备队在构建阵地时,工程量很大,他们不但要避免积雪阻碍视野和交通,因此必须选择一处相对背风的区域,而且还要尽可能构建足以抵挡对方炮兵的半永备掩体,而这些工事的材料运输无疑也是重大挑战。所以,有时还需要在防御中进行小分队巡逻,以不断破坏对方交通线和兵站的方式阻断敌人的进攻,并伺机将遭遇战打成伏击战,以求不断扩大战绩。
考虑后勤补给水平,印军部署在高原的二十多万大军可谓弊大于利
综上所述,在高原进行攻防作战时,比拼的绝非只是双方纸面上的兵力总数和兵器质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哪一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谁能够在短时间内运送更多的物资到关键突出点阵地,谁的突击分队能迅速切断对方补给并夺取关键山口,谁的部队能尽可能降低高原上的非战斗损失,才是真正的关键。所以综上所述,高原作战中双方最大的敌人,也具有很大的共同性。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m.39.net/pf/a_7[详细]
?曾经,浙江省电台年仅25岁的美女主播郭某因感冒突然离世、天津市某中学一[详细]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m.39.net/pf/a_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