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米的坚守
——青海省玛多消防救援大队见闻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消防站和它的消防员们
本报记者胥德义杜振杰通讯员王文华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驻扎的地方海拔高度为米,空气含氧量为14.17%,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每年供暖期为11个月。这里气候条件恶劣,拿大队指战员的话讲,这里只有两种气候,一种是冬季,一种是大约在冬季。在这里驻守的消防员,驻守一年后,普遍患有高血压、肺大、肝大、脾大等高原疾病,但是他们依然在这里守护着方圆2.5万平方公里的安宁。
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指战员来自山东、河南、河北、重庆、甘肃和青海。年龄最大的是教导员齐长胜,今年41岁;最小的是消防员魏聚魁,今年20岁。由于多种原因,大队人员缺编比较严重。就是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消防指战员们在这“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还上演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精彩之中,有担当、有坚守、有无奈,有酸、有甜、有苦……
关于吃。高原上消防员伙食费的标准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每人每天32元,然而这个看起来“还可以”的标准,并不能完全兑换成盘中餐。年12月的一场大雪,封住了玛多所有的路,县里唯一的菜店停业了。从大年初一直到正月十五,大队所有的指战员就是吃着土豆和白菜生活的。半个月后,县里运上来一车菜,闻听此信的副大队长李彦杰带着两个炊事员跑过去“抢菜”,可是看着源源不断赶来买菜的藏民,他们站在原地不知道是买还是不买。玛多消防站的消防员浦杰在一次做饭时,刚刚在锅里倒好了油,转身去拿打好的鸡蛋时,发现鸡蛋液已被冻成了一坨,看着那个情景,他守着灶台哭了。在玛多,即便伙食做得再好,消防员们也不能吃得太多,因为氧气太少,消化是一个问题。
玛多消防站准备伙食离不开高压锅
关于穿。大队消防员们讲,在这里,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在室内活动还可以,“生态阳光房”里的环境很舒适,可是一旦出了门,外面的天气会让人望而生畏。年冬季的一场雪,把县城里的车全埋进去了,最高的雪墙有6米之高。可即便是这样,接到救援电话他们还得立即行动。穿多了救援不便,穿少了又怕感冒。就在犹豫之间,他们已经展开了救援。
关于住。大队消防员的住眼下还不是问题。因为有氧气和暖气的保障,他们已经很幸福了。制氧机仪表盘上显示,这台机器已经连续供氧个小时。而在大队不远处的锅炉房,一年只休息一个月,其余时间都在为大队服务。供氧和供暖只解决了生活中的必需,而住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于人的心理。李美璋今年24岁,重庆奉节人,从到玛多第一天开始,他的嘴唇就是乌紫色的,向队列一眼望去,他十分显眼。副大队长李彦杰已经31岁了,家在西宁,这些年来,先后谈过六七个对象,均因为相距太远而没有成功。有时晚上他睡不着,他不知道会有哪个女孩将来走进他的生活,这已经是影响他睡眠的重大问题了。消防员鲁晏晟睡不着的原因是高原反应,入队三年了,他还没有适应来到这里后的睡眠,他每天晚上要醒来三四次,头发也不停地掉。有时他睡不着,就会想以前的队友,当年条件更差,他们是如何坚持过来的呢?有时这个问题想多了,他就会慢慢地迷糊过去。
医院,而是消防员的宿舍,供氧设备是他们的必需品
关于行。玛多到西宁公里,没有重大事情没有人会选择下山。如果休假,他们也都是坐三个小时汽车到果洛机场,从那里辗转到西宁,然后再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回到各自的家。玛多地域实在是大,年冬季,他们接到求助电话,一辆油罐车翻在了巴颜喀拉山,路上雪大,路途又远,中队救援车整整行驶了48个小时才到达事故现场。司机李美璋感触颇多,这一路上没遇见辆车,没见到一户人家,他们的眼里像是着了火一样,可是路程就是那样漫长而遥远。
他们身披”果洛消防“的战袍,就是一份高原的责任
关于训。没有扎实的训练就不可能有救援能力的提升。不管这里有多么艰苦,训练还是要坚持的。所有的科目都要进行,与内地不同的是训练标准的相对降低。指挥员仲作才告诉记者,在西宁新训时,跑一次三公里下来,吃一顿饭的工夫就缓过来了,可是在玛多,休息半天也缓不过来。在这里跑步,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背20公斤的东西跑步。可是无论训练有多难,他们都要坚持,不然,关键的时候冲不上去。
战车、勇士,高原上的”特种兵“
不到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这里的艰苦只能是一种传说。而当面对种种艰苦之时,面对一张因为高原日照而变得黝黑的脸庞时,感动和敬佩油然而生。
记者手记
离开时,我们泪眼模糊
打开青海省地图,在中间位置,有个玛多县,这里海拔大部分在米至米之间。年11月9日,这里建了青海省海拔最高的消防站。今年7月28日,本报记者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采时,特意前往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探访。
从果洛州府玛沁县出发,越野车始终行驶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原。沿着G高速公路一路上行,海拔越来越高,直到翻越海拔米的阿尼玛卿山,才稍微向下行走,转入国道。高原冻土层上修建的高速公路限速最高每小时80公里,原因只有一个,整条路都是上下起伏的“搓衣板路”,速度一快,翻车是瞬间大概率事件。
公里的路我们走了4个多小时。到达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时,我们见到了与内地消防队风格统一的建筑,不一样的是每走一步,每迈一级台阶,心跳都要加快,呼吸会变得十分沉重。
走进消防员的宿舍、餐厅、图书室、网吧、红门影院,最醒目的就是挂在墙壁上的供氧设备,这是他们在此生存和工作的必需品。
高原深处的VR消防教育体验
“少吃、慢走、穿暖”是高原生存的警言,而在这些消防员身上有着特殊的解释。
与他们交谈,给他们拍照,我们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他们时而面带微笑,时而含泪作答。
自娱自乐,与寂寞孤独战斗
“这里冬季更加缺氧,风沙很大,室外训练太困难,目前室内训练馆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今年冬季可以使用啦。”果洛州消防救援支队的领导带着我们在工地上查看,显得非常兴奋。
手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ymy.com/nyby/13955.html
央广网2月4日消息(记者李钦帅)祥和的春节氛围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守护与呵[详细]
?曾经,浙江省电台年仅25岁的美女主播郭某因感冒突然离世、天津市某中学一[详细]
央广网2月4日消息(记者李钦帅)祥和的春节氛围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守护与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