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高原 >> 高原介绍 >> 正文

微专题内力作用与地貌地理课堂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2/4 9:27:13
内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地壳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联系(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3.背斜与向斜的比较辨析比较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4.断层的判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5.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研究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具体应用见下表:可以结合下图,加深对地质构造规律及应用的理解:辨析比较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海拔高低状况来判断。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6.常见地貌景观图类型景观图的判读步骤第一步,判读景观图表示的地貌类型。(1)根据地貌所在地区进行判断,如材料或图名中提及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那么该地貌极有可能为风力作用形成的侵蚀或堆积地貌。(2)根据地貌形态判断,如地貌显示为扇形,应为冲积扇。第二步,分析地貌的形成过程。(1)根据地貌形态明确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还是内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地表形态变化大的地貌类型以内力作用为主,地表形态变化小的地貌类型以外力作用为主。例如,形成高山地貌的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的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2)观察景观的特殊之处,分析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例如,景观造型奇特或有岩石碎屑说明发生过风化或侵蚀作用,有层状形态说明发生过沉积作用。(3)根据地貌所在地区的气候等特征判断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例如,同样发生了侵蚀作用,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1)画①中地势起伏较大,为山地地形;画②中为峰林地形,应为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丘陵区;画③中千沟万壑,分布着塬、梁,为黄土高原地貌;画④中地势起伏和缓,有小桥、渔船,为江南丘陵景观。(2)黄土高原是地质历史时期,强大的偏北风将蒙古高原的细小风化物——黄土,长途搬运至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1)D (2)C(本文来源于网络,首发未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ymy.com/nyby/14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高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