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高原 >> 高原优势 >> 正文

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2/1 9:48:1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m.39.net/pf/a_4412323.html
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级能量来源1)概念:能量来自与地球内部,能够引起地表形态、地壳的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果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作用。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及能量来源1)概念: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作用下,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作用。2)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形式。1)风化作用①地貌形态: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②分布地区: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地貌形态: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②流水侵蚀侵蚀A地貌形态: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河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B分布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A地貌特征: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B分布地区: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琳仙境)。③冰川侵蚀地貌形态: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分布地区: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海峡、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3)沉积作用①冰川沉积地貌形成: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分布地区: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②流水沉积地貌形成:形成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分布地区:河流出山口和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③风力沉积地貌形态: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分布地区: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按照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将构成岩石圈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融化,又成为岩浆并回到地球内部。气循环过成如下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ymy.com/jbjc/14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高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