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病毒性脑炎 >> 脑炎病因 >> 正文

护考专业实务知识点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7-6 18:43:29
贫血篇

  

考点1: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最常用于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为血红蛋白定量。

  考点2: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将贫血分成三类:大细胞性贫血(常见臣幼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缺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考点3:造血器官由骨髓、肝、脾、淋巴结等构成。出生后骨髓为人体主要造血器官。

  考点4: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男Hbg/L,女Hbg/L)、中度(Hb90g/L)、重度(Hb60g/L)、极重度(Hb30g/L)四级。

  考点5:急性贫血常出现较重症状,慢性贫血时机体有适应低氧的过程,且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增强,即使贫血较重而症状可以减轻。

吉兰-巴雷综合征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伴有远段轴索变性。

  四肢对称性无力+腓肠肌压痛=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吉兰-巴雷综合征

烧伤患者早期的补液方案

  我国常用的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ml,即为补液总量。

  电解质液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深度烧伤为1:1,即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各0.75ml。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量不变。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决定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1.病因:肠道病毒(主要),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2.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可先有数日前驱症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

  (2)病毒性脑炎:发热、反复惊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3.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WBC轻度↑,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4.治疗:对症支持。

  (1)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2)控制惊厥。

  (3)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等。

  5.护理措施

  (1)降温:体温38.5℃,及时给予物理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2)专人守护:惊厥时及时护理、观察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

  (3)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颅压。

  (4)积极促进脑和肢体功能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ymy.com/nyby/12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病毒性脑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