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最常用于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为血红蛋白定量。
考点2: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将贫血分成三类:大细胞性贫血(常见臣幼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缺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考点3:造血器官由骨髓、肝、脾、淋巴结等构成。出生后骨髓为人体主要造血器官。
考点4: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男Hbg/L,女Hbg/L)、中度(Hb90g/L)、重度(Hb60g/L)、极重度(Hb30g/L)四级。
考点5:急性贫血常出现较重症状,慢性贫血时机体有适应低氧的过程,且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增强,即使贫血较重而症状可以减轻。
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伴有远段轴索变性。
四肢对称性无力+腓肠肌压痛=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吉兰-巴雷综合征
▼
烧伤患者早期的补液方案我国常用的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ml,即为补液总量。
电解质液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深度烧伤为1:1,即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各0.75ml。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量不变。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决定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1.病因:肠道病毒(主要),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2.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可先有数日前驱症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
(2)病毒性脑炎:发热、反复惊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3.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WBC轻度↑,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4.治疗:对症支持。
(1)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2)控制惊厥。
(3)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等。
5.护理措施
(1)降温:体温38.5℃,及时给予物理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2)专人守护:惊厥时及时护理、观察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
(3)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颅压。
(4)积极促进脑和肢体功能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贫血篇 考点1: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详细]
?曾经,浙江省电台年仅25岁的美女主播郭某因感冒突然离世、天津市某中学一[详细]
贫血篇 考点1: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详细]